English

棍棒之下出逆子

2000-02-21 来源:生活时报 任延华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 任延华) “好学生”徐力杀母事件发生以后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,信奉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,然而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与现代教育完全相背的,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。“好学生”杀母的心理机制是什么?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有关心理学专家。

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指出,青少年中,这件事及类似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。徐力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特殊品,在接受最关键的早期家庭教育(17岁以前)时期、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出现了失误,对社会、自己、道德和法律的认知方面发生了失衡。家庭教育中,父母的“言传身教”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。家庭中的“打骂教育”,给子女造成了很大的伤害,并被子女所模仿,加上青春期少年的控制力、承受力较弱,长期情感问题的积累,促成了家庭悲剧的发生,棍棒教育只能出逆子。由此,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要在教孩子学会爱的前提下,科学地爱孩子,而不是要么溺爱,要么棍棒;要关心孩子内心变化,建立伙伴关系的爱,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影响孩子;要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,让他们正常健康自然地成长。

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教授胡俊娟认为,这是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中,“重分轻德”的结果。“应试”教育,使众多家庭用“读好书就有了一切”的思想影响孩子,成长的方式只有进了大学才行,这是社会对人才的片面认识所致。这件事情的发生,受害的不只是孩子。

北京华理心理健康中心主任王晓兰认为,这件事的发生是个别现象,却反映教育中出现普遍问题。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,受现代客观环境的影响,对人的情感,缺乏热情。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过多,将自己的愿望意识强加于孩子,使孩子长期处于情绪的压抑状态,与父母隔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处于应激状态,不计后果做一些危险事情。父母缺乏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和情感需求的培养。这是家庭教育中应引起注意的。

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吉连认为,这件事的发生不仅是家庭的悲剧,更是教育的悲剧。应该引起人们积极的足够的反思。今天的社会处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,由于这种特殊性,使人们的心理处于高心理负荷时期,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必然的。由于家长的盲目心理,来不及适应社会,来不及思考人生的价值取向,就将自身的这种社会压力转移到子女身上,使这一代子女倍受双重压力之中。恰恰这一代孩子本身的承受力、忍耐力就差,发生这样的事情,是教育本身的失误。家长应及时学会调整好自身的心态,在思想上给子女“减负”,从孩子自身的需求出发,帮助孩子发挥自身潜能,做到理解、尊重,以平等、民主的方式来帮助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